我国科学家探索水稻产量之谜首次发现“基因钥匙”

【字体: 时间:2006年08月18日 来源:上海科技

编辑推荐:

  

  昨日从复旦大学传出信息:该校与中国农大专家合作,在国际上首次发现决定水稻产量的“基因钥匙”———一组含连续8个基因的区段,位于野生稻2号染色体短臂末端。据悉,相关论文近日发表在国际权威学术刊物《基因研究》上。  

  全球农业历经矮化、杂交两次“绿色革命”后,水稻、玉米等农作物亩产量已获得很大提升。在我国,杂交所得的超级稻亩产量已突破750公斤,一般水稻产量平均在300公斤至400公斤。我国于2001年确立973项目“农作物杂种优势分子生物学机理及应用研究”,由复旦大学和中国农业大学携手,希望从基因研究层面深入了解水稻等农作物产量提升的机制。项目负责人、复旦大学遗传学研究所杨金水教授介绍,水稻共有12个染色体、约5万个基因,分别控制着产量、口味、熟期等性状。为确定"产量钥匙"的初步位置,研究人员将具有高产性状的江西东乡野生稻与栽培稻"桂朝2号"进行杂交,通过一次次回交、分离,将目标锁定在第六代水稻2号染色体前端DNA分子内,共含500个基因。经详细比对分析,不断缩小范围,终于发现其中由LRK1-LRK8等8个基因组成的"基因家族",对水稻产量有很大影响,而LRK1、LRK4、LRK6这三个基因的作用尤其关键。  

  为验证这一结论,研究人员5月初在复旦大学遗传学楼后的试验田进行对比试种。数据显示,导入LRK1基因的水稻分蘖率(每株抽穗数量)平均提升20%左右,最高可达34%,预计产量可提高10%。踏在田埂上随手拢来水稻细数,一株竟有9穗之多,而对照品种只有5到7穗。专家表示,9、10月份收获后,他们将从试验田中获得实际数据。此外,导入LRK4、LRK6基因的验证试验也即将开展。据悉,美国一知名大型种子公司对这些具有改良产量性状的基因很感兴趣,已与我国科学家联系。  

  专家指出,目前研究尚处基础理论阶段,今后将为我国水稻杂交提供一双"分子眼睛"。例如,凭借这一技术,我们可在丰产基因的杂交转移过程中,快速准确地鉴别高产种系,大大缩短育种过程。此外,产量基因的克隆具有广阔应用前景,可为农作物特别是谷类作物的产量性状改良提供重要技术储备。  



  【专家点评】国际权威学术刊物《基因研究》审稿人指出:产量性状是复杂性状,由多基因控制。该论文在控制水稻产量性状"多基因家族"的结构、功能和进化方面,提供了极有价值的研究结果。
相关新闻
生物通微信公众号
微信
新浪微博
  • 搜索
  • 国际
  • 国内
  • 人物
  • 产业
  • 热点
  • 科普
  • 急聘职位
  • 高薪职位

知名企业招聘

热点排行

    今日动态 | 人才市场 | 新技术专栏 | 中国科学人 | 云展台 | BioHot | 云讲堂直播 | 会展中心 | 特价专栏 | 技术快讯 | 免费试用

    版权所有 生物通

    Copyright© eBiotrade.com, All Rights Reserved

    联系信箱:

    粤ICP备09063491号